科普|疳积(儿童营养不良)的小儿推拿干预
治则:健脾、益气、养血
首诊推拿处方:
补脾经5分钟 位置: 拇指桡侧缘,自指尖直至指根成一直线。 操作: 医者用左手握患儿之左手,用右手拇指螺纹面贴在小儿拇指桡侧面上做直推,向心推称为补脾经,每分钟200次。
揉板门各5分钟 位置: 在大鱼际桡侧,赤白肉际处。 操作: 用拇指在大鱼际做揉法,每分钟100次。
掐四缝穴3次并伴四缝穴点刺放血(需严格遵循放血前消毒措施) 位置: 手掌面,第二至第五指掌指关节之横纹处。 操作: 一手握患儿手指,另一手大拇指指端分别掐揉四个手指的穴位,并用75%酒精消毒后三棱针点刺放血。
按揉足三里1分钟 位置: 在小腿前外侧,外膝眼下3寸,距胫骨前缘一横指(中指)。 操作: 拇指按揉,每分钟100次。
分腹阴阳2分钟 位置: 第十二肋骨下缘,呈八字状。 操作: 沿肋弓角边缘,向二旁推,每分钟60次。
摩腹15分钟,揉中脘2分钟 位置: 腹部。 操作: 站在患儿左侧或右侧,以自己的左手或右手,或双手重叠,放置于患儿肚脐上,掌心冲肚脐中央,掌根轻轻向下做顺时针按揉,中脘穴位于肚脐上四寸,中指点揉2分钟。
捏脊5遍 位置: 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(第七颈椎棘突到龟尾穴)。 操作: 用捏法自下而上提捏,称(捏脊),用捏三下将背脊皮提一下,即“捏三提一”用食、中指指面自上而下直推,称推脊柱。每次5遍,前3遍单纯捏脊后2遍“捏三提一”。
二诊:昨晚排气较多,睡眠好转,食欲和尿床无变,未出现腹痛。此时症状变化慢,考虑病情日久,排气后加重泻法,先驱邪后扶正,处方:补脾经5分钟,揉板门5分钟,推波助澜手法10分钟,天枢通便2分钟。
三诊:昨天睡眠更好,无腹痛,磨牙和尿床也有明显好转,食欲轻微增加,继续推拿4天。
四诊:经过10次推拿,食欲大增,睡眠已经非常好,夜间尿床频率明显减少,磨牙口臭症状基本消失,原方继续推拿5天以巩固疗效。
嘱咐家长,一月后再带孩子来复诊。
处方分析
选用捏脊,能健脾和胃,并有强壮作用,对脾胃虚弱、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有良好作用,揉板门能健脾胃,消积滞;掐四缝,能行气消积,消腹胀;补脾土,能健脾胃补气血;摩腹、揉中脘能健脾和胃、理气消积;诸法合用,食积得消、气血得补,脾胃功能得于恢复,另患儿伴有运动功能落后,同时于我门诊运动康复科进行综合干预。
结语
中医儿童康复是在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下,针对脑瘫、发育迟缓及其他儿童常见内科疾病,采用各种中医药特有的康复方法。体现了中医学治病求本、整体观念的原则,小儿推拿是中医外治疗法的一种。中医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,小儿推拿在儿童保健强身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,小儿疾病的病理特点决定了小儿发病容易、传变迅速,治疗不当或不及时会影响疾病的愈后转归,故推拿疗法应由专业医师执行或指导,且必要时需配合内治法协同治疗。
认识我们的科室
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(门诊)中医科是以中西医结合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主要方向,以针灸推拿为康复治疗特色,结合姿势评估技术、三维步态分析技术,将传统医学康复治疗手法与现代康复医学治疗技术相融合的模式。中医科同时开展“治未病”项目,如:耳穴、拔罐、艾灸、穴位敷贴及脊柱关节紊乱传统手法治疗等,承继传统医学精华,为儿童及家长提供防病治病的康复诊疗服务。
有任何问题欢迎大家扫码进群~
(声明: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感谢原创作者)
二〇二〇年三月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